不久前《人民邮电报》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:三大运营商已经获得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。这就意味着,全国范围的大规模5G试验即将展开,我们向5G时代又迈进了一大步。
首先让我们用一张图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5G?5G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?
当然5G时代的影响远不止这些,中国科学院邬贺铨院士在互联网大会上演讲时说:“1G到4G是面向个人通信的,5G是面向移动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”。
这就意味着5G时代来临,信息的交互将变得前所未有的快捷,很多行业的制作和生产环节将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,云端的工作将变成常态,所以5G带来的更是各行各业的一次巨大变革,需要早做准备。
资深的互联网技术专家,广电云公司董事长李晓唯认为,在5G时代广电行业必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:“根据5G的三大应用场景——eMBB(增强型移动宽带。如视频点播、直播)、mMTC(海量机器类通信。如物联网)、uRLLC(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。如车联网与自动驾驶),这意味着广电行业的内容有更大的市场,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,潜在用户规模数量远超过传统广电网络覆盖,想象空间巨大,但是也必须早做准备“。
杭州广电云平台目前已经有全国近千家电视台入驻使用,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,总体上看全国各个电视台都遇到了各种各样技术上和运营上的困难,那么5G时代来临更要提前布局,以免掉队。李晓维认为现阶段广电行业应当注意到四大趋势:
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IP化是全球一大发展趋势,下一代数字电视标准(如美国ATSC 3.0)、下一代卫星数字电视标准(如日本ISDB-S3)都是全IP传输。广播电视IP化可以实现云、管、端协同布局实现全渠道贯通,过去困扰传统广电行业很久的一次采集多端发布难题在全IP化流程下已经不是事儿了。
另外,IP化更适合广播电视同互联网打通,实现内容传输无障碍,用户的到达也变得更加容易。目前欧洲HbbTV 2.0、日本Hybridcast 2.0等都在基于固网进行探索,欧盟5G-PPP(5G公-私合作组织)的研究项目5G-Xcast早已在探索如何通过5G网络无线化地传输混合广播电视,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于实现地面数据电视广播网、5G网、无线宽带网的“无缝”融合,简单来说都是在进行互联网融合,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输广播电视内容,并提供更多形态的广播电视新业务、新服务。
“5G时代到来后,短视频、直播将成为用户获取资讯和日常娱乐的主流方式,用户可以在电视、手机、平板电脑等多个终端之间自由切换,这将对高清、超高清视频处理及运营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,那么当4K、8K视频内容处理变成常态,电视台会逐步放弃选择昂贵的硬件升级换代,而是选择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、升级换代没有压力的云端制作模式。简单来说,制作流程放在云端后,即使配置很低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以借助云端计算能力,流畅完成4K的剪辑工作,更不要说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。
同时,制作单位还可通过混合云打通自有数据中心和公有云平台,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弹性扩展。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,更多广电行业从业者会选择高效低成本的云端模式,轻装上阵迎接新一轮的市场挑战。